dongsanguo@126.com 010-6543-6703
武侯诸葛亮有争议的两次用兵

武侯诸葛亮有争议的两次用兵
 

家喻户晓的蜀相武侯诸葛亮,为蜀国鼎立于三国,立下了汗马功劳。虽也有街亭用马谡致失守之误,但用兵如神决胜于千里,为世人所乐道。不过其七擒七纵就是那么完美无缺、六出祁山就无憾事吗?以观史实:

 

 

建兴三年,诸葛亮征讨南夷部落,七擒七纵其首领孟获,以服其心,不惜费时费力以千百将士生命为代价,是否有值?或许没有逞能的马谡此次的建议,诸葛亮完全可能是另一种计谋取胜。难怪前人亦有评说:“武侯之七纵,……非兵法也。故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试想为服一人,用兵上未免太迁就于情了。

另外,从建兴六年到十二年,诸葛武侯六年时间六出祁山,对魏用兵频繁,魏国面积数倍于蜀国,蜀人少国小,但武侯或许自感剩下的人生岁月不多,不论胜败都要免力行事,其夙夜忧叹欲还于旧都,以报先帝之德在《出师表》中流露得很明显。况且,武侯六次皆出兵同一个地方祁山,引起了魏国的高度戒备。其间一次还放弃了魏延提出的分兵自崎径袭击长安,大军从斜谷合围的计策,当时,附马夏侯楙刚从魏都洛阳星夜到长安,其人年少不曾经战,确如魏延所说“膏粱子弟,懦弱无谋”,是时司马懿受排斥不领兵也是机会。诸葛亮用兵过于谨慎是其因,但也不排除其对魏延有先入为主之陈见,因为早就观测魏延是头后有反骨之相,即使计谋可行也要以防万一的变节,以至在想到身后事也有锦囊妙计专杀魏延。

诸葛亮固守自己计策,从大路进发,造成魏国闻讯起倾国之兵对抗局面,司马懿随后被起用,懿对张郃说,曾担心蜀军自子午谷取长安,庆幸的是诸葛亮“不肯弄险”。三国史家陈寿评价诸葛亮较为公允:“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资料来源:新浪博客     转载时间:2019年04月04日     转载网址:http://blog.sina.com.cn/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