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sanguo@126.com 010-6543-6703
姚让利:斜峪关考论


斜 峪 关 考 论

 姚让利


姚让利,男,陕西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物保护管理部主任,副研究馆员,陕西省岐山县五丈原诸葛亮庙博物馆前副馆长。

 

内容提要:斜峪关位于秦岭北麓、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五丈原东南三公里处,陕西省岐山、眉县、太白三县交界于此,是古褒斜道的北口,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东临磨石沟,西连棋盘山,中为一喇叭豁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斜峪关修建了石头河水库。诸葛亮率军开垦的“诸葛田”,至今还是当地的主要产粮区。

关键词:斜峪关;兵家要道;开发利用;诸葛田

 

斜峪关,古斜谷,虎踞秦岭北麓,南可仰望太白积雪,北可俯视关中平原。襟岐、眉而带渭水,控西川而锁关中。道通巴蜀,地接西京,乃古代要塞,曾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昔时西府重镇之一。


一、地理位置

斜峪关位于秦岭北麓、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五丈原东南三公里处,陕西省岐山、眉县、太白三县交界于此,是古褒斜道的北口,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东临磨石沟,西连棋盘山,中为一喇叭豁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


二、历史沿革

秦朝灭亡,楚汉相争。张良访贤,喜得韩信,受地图一张,韩携图从此潜入汉中,投在刘邦麾下。筑台拜将,暗渡陈仓,关中斗智,中原逐鹿,决战垓下,为刘氏争得汉室四百年基业。

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诸葛孔明帅西蜀大军六出祁山,由此进入关中。火烧葫芦峪,屯兵于五丈原之上,隔渭水与曹魏对峙,作长期战略部署,谋夺关中,进而长驱中原,以图一统。熟料长期征战,积劳成疾,病死军中。出师未捷身先死,总叫英雄泪沾襟——空留下地名落星湾。每与当地居民唠侃,皆言先祖随诸葛大军来此屯田,遗留下来,至今蜀音不改,民俗如川。关下十里有村曰安乐,讹传为安乐王刘禅封地。非也。

大唐圣主唐明皇,执政后期沉溺女色,朝政腐败,致使安禄山造反,逃往四川。十余年后,安史之乱平定,明皇离开巴山蜀水,越过难于上青天的秦岭栈道,经由此关,返回长安,过起了“天长地久有尽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冷宫生涯。

北宋仁宗年间,政通人和,商贸繁荣。凤翔府尹利用此处丰富木材,充沛水源,创办船坞,年造商船四十余只。沟通渭河漕运,繁荣关中贸易。铁面包拯曾亲往视察,在给皇上奏章中有详尽记述。此处繁茂之景象,盛极一时。解放初,关城遗址部分尚存,通过断亘残壁,可窥见古镇之规模宏大;透过残存遗迹,可看出当年建筑之富丽堂皇,可惜已不复存。历代高人硕士慕名而至,选胜登临。宋朝诗词大家苏东坡曾来于此,遍游山水,凭吊古战场。留有诗作。

清朝乾隆年间,眉坞县令梅遇,爱民如子,重视农桑,关心民间疾苦,领导百姓在关前筑堰开渠,引水灌田,民称梅公渠。此后百余年,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恩泽消遗,渠废田荒。民国十八年至二十一年,关中大旱,赤地千里,饿殍遍野。1935年,李仪祉先生率泾洛工程局来此在梅公渠遗址上拦河筑坝、开山建闸、修渠引水,建成了现代化灌溉网工程。为纪念梅公业绩,仍名梅惠渠。石渠如槽,岸树如盖,拱桥流水,闸楼古雅,一派江南风光。从此农民不再忘云兴叹,自有长虹带雨来。1939年,此渠以工程规模之大,设计标准之超前,建筑质量之高,以及周围绿化之优美,参加了在美国纽约举行的世博会。博得了世人的赞誉。


三、兵家要道

斜峪关,属秦岭七十二峪之一,为“太白八景”之一。位于秦岭北麓、著名的三国古战场五丈原东南三公里处,岐山、眉县、太白三县交界于此,是古褒斜道的北口,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东临磨石沟,西连棋盘山,中为一喇叭豁口,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气势。宋朝苏轼当年西行至此,惊呼感叹,留下了“南望斜峪口,三山如犬牙,西观五丈原,郁屈如长蛇”的华美诗篇。

三国时期,诸葛亮率蜀军北伐,多取道于褒斜古道,与魏军大战于渭水之滨。金戈铁马斜峪关,秋风萧瑟五丈原,演绎几多悲壮传说,留下千古风尘遗迹。

站在斜峪关出口,向北瞭望,是一条河因河床堆满大大小小的石头而得名的石头河。登高远眺,河床蜿蜓,银光闪烁,澄似白练。雷雨频发的夏秋时节,石头河往往河水暴涨,山洪泛滥,悬沙走石,势如万马奔腾。站在岸边,但见乱石翻滚,水浪咆哮,乱石相击,犹如闷雷动地而来,令人震撼。

石头河发祥于秦岭深处的太白山和鳌山,全长77.5公里。上游名桃川河,沿途纳五里峡、大蹇沟、沙沟、鹿台沟、后河、白云峡、三岔峡、吉利沟、蹇沟诸水汇入一体,形成大河;下游出峪口后向北沿常家庄、落星堡、新军营、郑家磨、柳家庄、孔塔寺、化明一路前行,最后在新庄村汇入渭河。因石头河相隔,斜峪关被分为两半:石头河东岸为东关,属眉县管辖;西岸称西关,属岐山县管辖。

东关是眉县齐镇斜峪村。原有一个古城堡,毁于战火,如今仅剩一点残垣断壁。一条南北向约300米长、5米宽的街道,两旁遍布店铺与摊点,是周围乡亲采购油盐酱醋茶等日用百货的集市和山货集散地。每年金秋季节,三三两两的山民随便在街旁找块空地,将采摘的野生毛栗子、山核桃、五味子、猕猴桃等山货特产铺摆开来,货真味鲜,价廉物美,不到晌午,便能售卖一空。

西关是岐山县原落星乡政府所在地,现已撤乡并入蔡家坡镇。设乡之前,西关比东关要冷清许多,只有廖廖十几户人家。但西关古时为三国驿站,经落星堡直通历史名地五丈原,于是比东关更具神秘色彩。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相持百余日。其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时年五十四。”

据史料记载: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驻扎在五丈原,与渭河北岸的魏将司马懿对垒作战,相持百余日无果。蜀先锋魏延急报军情,鲁莽闯帐,携风袭灯,致军师孔明祭灯续命失败,星落五丈原。蜀军为防魏帅司马懿追杀,秘而不宣,严密封锁诸葛亮病逝的消息,抬丧从五丈原经落星湾、斜峪关,沿褒斜道一路悄然退却,至汉中勉县定军山方对外发丧。霎时风鸣水咽,蜀军齐悲,留下了“出师未捷身先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憾。千百年来,无数文人雅士登上五丈原沿谷顺壑,经过落星湾,进人斜峪关,向南始发,亲历古栈道,寻踪访古,捕捉诸葛亮当年出征的蛛丝马迹。

在关口石头河滩上,有三块鬼斧神工的巨石,人们称它将军石、卧虎石和鸡冠石,被誉为“斜峪关三宝”。将军石俨然像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军傲然挺立,又像一把宝剑刺破青天锷未残。相传当年五虎上将赵云在此插枪拴马,故得此名。在斜峪关西关,还有蜀军招兵买马的插旗台和石墩,据说石头河东岸的万亩稻田就是当年蜀军开垦的军用水田,而斜峪关上游的青峰山有当年蜀军的养马场等遗迹。

河床中央一巨大天然石虎(卧虎石),雄居于一池潭水旁,虎视眈眈,气势凛然,给斜峪关平添了几份威严。临近拦河石坝东闸口的鸡冠石,则呈金鸡独立状,憨态可掬,老一辈人称其为神鸡,一鸣三县。相传每遇洪灾来袭前,便有神鸡预警,助乡亲们化险为夷。千百年来,石头河爆发过无数次山洪,不管有多汹涌,多肆虐,都没有淹没这三块“镇邪三宝”。


四、开发利用

鸡冠石旁,一横亘东西关的拦河石坝是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1935年率泾洛工程局在梅公渠旧址上修建而成。石坝长约300米,上下落差6米,全部由石匠就地精选河石打制铺砌,灰浆灌缝,坚实而平整。若逢汛期,拦河石坝落差形成的瀑布气势磅礴,震撼而壮观。

拦河石坝两端各有一个渠闸,东关渠闸在下游500米处,分成两个干渠,分别浇灌着石头河东岸的岐山县蔡家坡镇安乐社区和眉县几个镇的数万亩良田。

西关渠闸的水经过落星湾人工凿造的盘山西干渠一路北上,引水至120米高的千古旱原,灌溉着12 平方公里的五丈原。这就是1958年靠人工修建的闻名全国的五丈原引水工程,是建国初期水利建设的一个奇迹,曾受到国务院嘉奖,周恩来总理亲笔书写的奖状至今收藏在岐山县档案馆。五丈原从此结束了“天旱三尺干,刮风起黄烟,用水还比吃油难,有女不嫁五丈原”苦难历史。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斜峪关的历史又被重彩浓墨书写了一笔。来自岐山、眉县、周至、扶风、武功、兴平、咸阳等地的上万民工与陕西省水电工程局近千名技术人员和职工,驻扎在斜峪关和石头河两岸,大干苦干,修建了亚洲第一高的粘土心墙土石坝——石头河水库。

当时,是计划经济下的大集体年代,各县抽调年轻精壮的基干民兵,组成民兵团,下设营、连、排、班,沿袭部队管理体制,营房内外,红旗列列,黑板报、宣传栏、墙体、横幅上写满了“大干快上”“战天斗地”“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大干苦干加巧干、敢叫日月换新天”等热血沸腾的标语口号,偌大的工地,红旗招展,人如潮涌,锤钎撞击,风抢钻掘,拉土的架子车穿梭,以及抬石打夯的号子声,构成了修建大坝工程最动听的交响乐。

在那个年月,人们缺吃少穿,生活非常艰苦,建设者们吃的是咸菜稀饭窝窝头,住在芦苇、油毡搭建的临时工棚,睡的是稻草地铺,十天半月吃一顿臊子面或带点荤腥炒菜的米饭,感觉就像是过年,兴奋得把碗盆敲得砰砰响。

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人们却豪情满怀,激情飞扬,乐观向上,乐于奉献,众志成城,终于创造出了这一人间奇迹。

从1969年开始筹建,1971年7月成立石头河工程指挥部,1976年9月26日截流,1980年11月9日封堵导流洞开始蓄水,到1982年11月,历时13载,渗透着上万名建设者心血汗水的高114米,长590米,顶宽10米,库容1.5亿立方米的石头河水库大坝终于建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家多次投资,将1958年人工修建的道盘山引水土石渠道改造加宽成混凝土U型渠道,在五丈原上修建了大型水厂,为岐山县渭河以南的乡村和驻岐厂矿企业供水。五丈原得水赐福,因水而兴,有水变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走上了小康之路。

站立石头河大坝,放眼望去,原上原下的田野里,斗、分、引渠道密如织网,土地划成方,道路宽又广,林荫成两行,清水地边流,田园禾苗壮,好一派水花天地。

建造石头河水库,初衷是农业灌溉,兼发电防洪,如今,它已成为西安、咸阳、杨凌、宝鸡关中四城市的居民饮用水源地。更值得称道的是,为了保护水源地,原本拟建的斜峪关旅游风景区计划戛然而止,旅游资源让位于水资源、生态保护,体现了斜峪关人的高风亮节。

悠悠斜峪关,岁岁人间情。昔日诸葛北伐在此留遗憾,今日石头河造福人民美名传。近年来,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或踏青春游,或沐风赏秋,或寻古追忆,面对千年古关,仰视百丈水库大坝,坐听石头河波涛,都会见景触情,生发无限感叹,无论引吭高歌,无论意绪绵绵,坐卧随心,心远思长,归去来兮,不尽感慨。


五、诸葛田

斜峪关南,五丈原脚下的石头河两岸,有良田万亩,这些田地是诸葛亮第五次伐魏时率军开垦的,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诸葛亮,将这些田地叫“诸葛田”。石头河沿岸沙石居多,杂草丛生,诸葛亮为了解决军粮缺乏之困难,就率领将士铲除杂草,并将附近之土运来铺盖在沙石之上;为了便于灌溉,它把大块田地隔成小方块,从而造成“诸葛田”。由于蜀军多数是四川人,诸葛亮就将水稻种子带来种在诸葛田里,从而解决了军粮缺乏之困难。至今诸葛田还是当地的主要产粮区,人称“小江南”。 

 

参考文献:

    [1] ]陈寿.三国志[M].长沙:岳麓书社,1994.

 

 

 资料来源:姚让利提供

 收录时间:2023年07月28日 

上一篇:第五届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在勉县举行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