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sanguo@126.com 010-6543-6703
三义宫随想


三义宫随想

 吴山海


历史文化资源??我理解包含三个方面:一是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历史事实,二是广为人知的民间传说,三是逐渐被人们发现并具备其特有价值的历史遗迹。其共性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能被广泛应用。它能延续到现在,自有其独特的生命力和其特有的内涵。

涿州是三国文化的发源地,是桃园三结义故地。三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之大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它已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桃园结义在1800多年的历史更替中,长时间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各个阶层的人提起三国、提起桃园结义都会有一番感慨。到三义宫后我一天天觉得三国文化的普及和知晓程度,对人们影响非常大。三国时代长不过百年,和东西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相比,时间并不长,但有多少人能说出后三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曾在北京陶然亭公园、保定莲池、涿州文化广场等场所和许多人聊起历史,只有七个人能说出司马炎、刘裕、萧道成这些东西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人物和历史事件;而百分之百的人都能答上三国人物,更有许多人对三国文化颇有研究的。2004年底,市里安排接待一批日本客人,本来是请历史文化专家刘桂郁老师陪同,因刘老师身体不适,我有幸代为参加了晚宴活动,和日本客人谈起三国在日本的影响,他们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有90%以上的日本人都能马上说出三国里的人物,60%以上对三国有一定的了解和研究,三国文化已经成为他们发展经济的重要资源。日本已将三国充分运用到政治、商业、军事、外交等领域,并将三国文化转化成商品充斥着连环画、游戏、软盘等市场,达到了三国文化的经济最大值;日本在战后能迅速崛起也与吸收运用三国文化的诚信、忠义、团队精神等积极因素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些人对刘备、关羽、张飞历史上到底有没有桃园结义而争论不休,我看有点哗众取宠。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陈寿在蜀汉任车观秘书郎、散骑黄门侍郎,在撰写《三国志》之前,魏吴两国已先有史,蜀汉虽未置史官,没有留下过多官方记载,好在陈寿是蜀人,非常关心蜀国的史事,少年曾从师于史学家谯周,具备了修史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在著《三国志》时他站在晋的立场上,尊曹为正统,客观地将蜀、魏、吴的重要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做如实反映,作为封建文人在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年代,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将刘备、关羽、张飞三人结义的事实通过各种记史手法揭示给了后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记载: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刘备起兵时得糜竺帮助最大,简雍是同乡,对待这同一件事为何不见糜竺、简雍等不悦?说明刘备与关羽、张飞的关系要比其他人亲近。关羽、张飞的不悦,是因以前三人每日必吃住同在一起,来了个孔明,刘备总与他谈论国家大事而无形中和关羽、张飞疏远了一些。作为一方霸主,刘备完全可以不加解释,但刘备偏偏解释并劝说:“勿复言”。这点也表明刘备是默认三人的关系是非同一般的。更有力地是《三国志》蜀志《费诗传》中写道:“诗谓羽曰:夫立王业者,所用非一,昔萧、曹与高祖少小亲旧,而陈、韩亡命后至,论其班列,韩最居上,未闻萧、曹以此为怨也,今王以一时之功,隆崇于汉室,然意之轻重宇当与君侯齐乎!且王与君侯譬如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在封建年代身为重臣的费诗如无千真万确、板上钉钉的结义依据,何敢说出君王与臣子如同一体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来,刘备可是蜀汉的一把手!无中生有捏造结义之实是欺君杀头之罪。且看关羽身陷曹营时所说:“吾及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到刘将军厚恩,誓以共死,不可以背之,吾终不留,吾当要立效以报公乃去。”人们都知道当时论条件、论地盘、曹操强于刘备百倍,但关公不为赠美封爵所动,誓以共死,只有结义之实可以圆满地解释此说,再看《三国志》中《魏志?刘晔传》,晔独曰:“蜀虽狭弱,而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余。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刘晔站在魏国的立场能至情至理地说出“于终始之分不足”这句话,可见当时人们对刘备、关羽、张飞之间都有一种全始全终的认可。请注意罗贯中毕竟比我们早了几百年,他有机会接触比我们更详尽的历史记载及相关资料,对三国研究应该说是专家中的专家,没有充足历史依据根本不可能将“桃园结义”放在三国演义的开篇,而且没见哪一个后人也能像罗先生那样完成一部有关三国的文学名著。我想写,可惜自愧不能,再者说你即便真的将三国研究透了,也不能强迫古人,到二十一世纪和你在结义的问题上争论一番。封建年代没有我们这么好的言论环境,你真想让他们冒着杀头灭族之罪在史书上记载秦始皇结拜,赵太祖与柴荣、郑恩叩头,朱元璋兄弟排四,我们今天要讲史实就应该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判断。近日看汉武大帝,听编剧讲,史载的汉武帝并不是如此丰富,是他们下了很大功夫,花了很长时间,走坊调研了汉武帝时期许多古迹,请教了无数汉学专家,立足于遥远的汉武帝时代,置身于汉代的环境中,翻阅大量的侧面资料整理而成的。挖掘、弘扬三国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人们达到一种追求正义、积极进取的状态。千百年来人们根深蒂固地将刘备认为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化身,三国遗迹已成为联系海内外华夏儿女的纽带。2001年正月十九我知道了海外一个庞大的刘、关、张、赵宗亲组织??世界龙冈亲义总会。他们秉承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四先祖“忠、义、仁、勇”的理念,组成了一个团结的大家庭。四先祖用他们不朽的业绩创造了千古辉煌,为四姓宗亲、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世界龙冈宗亲的每一个成员、中华民族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责任、有义务将桃园结义精神发扬光大。

三国时代那么短却能广为流传,三国以后经历了这么多朝代,不论明君、暴君,忠臣、奸臣都对桃园结义褒奖有嘉,是因为三国英雄特别是刘备、关羽、张飞三人代表着救民于水火、报效国家、扶危救困、百折不挠、一诺千金的精神。朱元璋敢批孟子,但在洪武初年却重修了三义庙。四十年代全国的关帝庙(老爷庙)几乎村村都有。现在几乎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有关帝庙,这能说是简单的盲从吗?桃园结义广为流传能说是偶然的吗?桃园结义代表的是一种忠义精神、诚信理念,“忠”是指对国家对民族的忠贞不二,对理想对事业的矢志如一,鞠躬尽瘁;“义”是指坚持真理、鞭挞邪恶、平等互助、患难相依的真诚追求,显示出了刘备、关羽、张飞“忠义诚信”的道德形象,这种文化赋予了人们一种积极向上,百折不挠的民族气节。

欣逢盛世,挖掘、保护、利用民间民族历史文化已迫在眉睫。桃园结义发生在涿州,不单纯是涿州的文化,它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我们有些人对三结义到底发生在哪里,争论不休。其实站在尊重历史的角度,明代重修三义宫碑记明显地立在面前,且碑文清晰可见,请看:正德三年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知制诰、同知、经筵事、国史总裁、南阳焦芳撰;大中大夫、资治少尹、光禄寺卿、直文华殿、东吴周惠畴书;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师兼太子太师、英国公、奉敕提督五军十二团营总兵官、兼修国史、知经筵事、掌后军都督府、古汴张懋篆,他们共同完成的碑记:“涿之楼桑故有三义庙,祀汉昭烈皇帝,而以其臣关穆侯羽、张桓侯飞配焉。盖楼桑即昭烈故里,而桓侯为涿人,穆侯虽产解,而誓共死之盟,实始于此,此故祀昭烈者之所由同,而况兹地乎!”我专门了解了一下作者的经历,暂不论作者的生平,修三义宫是皇帝下令,朝廷行为,吏部尚书是六部之首,管官的官,他不调用所有能调用的资料,是不敢轻易下笔的。三义宫是什么地方?是文人、墨客、帝王、将相常来拜祭、参观、题诗、留词的地方!没有确凿的历史依据他敢随便写碑文吗?难道公元1508年前的三义庙里,没有一块碑刻吗?难道碑上没有注明结义之事吗?肯定有!虽然历朝历代对刘备褒贬不一,但建庙碑文应该很多。假使一块碑也没有,也应该在三义宫里找到很多当年有关刘备、关羽、张飞结义事迹的依据。再看碑的等级,四条龙做碑头,九条龙为碑座,龙可是封建年代皇家的御用品,在这样的碑上糊涂乱写定是杀头之罪。一个稍有身份的人,写一篇文章也要竭尽其力去查阅大量资料,替当时的作者和他当时的身份、当时的社会背景、重修三义宫时的规模考虑,作者应该对重大问题的依据慎之又慎。查阅了大量资料,根据三义宫的命名,正殿的三人座像、后殿三人座像的布局,完全可以认定三义宫就是当年刘备、关羽、张飞结拜的地方。楼桑春社为涿州八景之一,有人研究过了它的来历吗?农历三月二十三桃花盛开之际,人们从四面八方来到三义宫拜祭三兄弟,我想可能古人在起楼桑春社以前,一定叫过“桃园春社”。因楼桑代表刘备的家、春可代表桃花盛开、社是社火活动,楼桑春社总起来就是纪念刘备三人的桃园结义,正值桃花盛开之际在三义宫举行大型社火活动!

有人认为刘备为关羽报仇是不顾大局。但换一个说法,刘备不去给关羽报仇,当时三足鼎立,蜀汉新败,又是个小国,强敌环伺,内政动荡,蜀汉如何生存?刚刚建立的蜀汉政权非常艰难,可以说关公遇害,荆州失守,给蜀国带来的是一片担忧恐惧,且吴国已臣服于魏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采取果断措施给孙、曹以震慑,孙、曹联手而灭蜀的危险就在眼前!刘备在这个关键时刻充分显示出了一个政治家的远见和一个军事家的气魄,起倾国之兵,为关羽报仇,前期的节节胜利使孙、曹惊服。这就从精神上将刘备的全局意识,指挥才能发挥的淋漓尽致。以后的诸葛亮、姜维都继承并采用了刘备这种以攻为守的全局战略方针。这次战役可以说是虽败犹胜、虽悲而壮,将中华民族之“义”升华到了极至。如果三国时代中没有了这段历史,整个三国也将暗然失色。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桃园结义的“义”之精华,“义”的画龙点睛之笔,为后世留下了一诺千金的楷模,成就了“桃园结义”这一千古历史名词。

历史文化资源和其它有形资源比较起来越挖掘越丰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它能渗透到各个行业,给人和社会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实力组成部分;成为各种竞争关系之间决定胜负的最后一个要素。三国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具有极其博大而深厚的内涵。尧、舜、禹、夏、商、周,这么浩瀚的历史长河,难道真的就发生了我们所知的历史吗(真实场景)?绝对不是!历代封建统治阶级都将其认为重要的、并能为其延续统治的事情,加工而著成史,包括改朝换代所推崇的、能为其服务的、有价值的继承发扬,认为其可以借鉴的加以保留。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每一个朝代的初期都用文人极力推崇为民请愿,到了中后期向人们宣扬正统理念。“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充分说明了历史事件成了封建统治阶级手中的如意金箍棒,被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地反复利用。历史已成为过去,怎样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判断取舍,今天的我们必须学会用与时俱进的精神来把握历史,合理判断它留给我们的经验和可供借鉴的东西,将历史溶入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之中,让它为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服务。
 


资料来源:吴山海提供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6日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