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牛流马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长期以来,蜀地不与秦塞通人烟。后来稍稍改善,也只是以天梯石栈相连。走在栈道之间,“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略有不慎,就会粉身碎骨。若要驮运货物安全自如地通过狭窄高危的栈道,非别出心裁不可,于是“木牛流马”就在诸葛亮手底下应运而生了。诚如《事物纪原》所指出的:“蜀相诸葛亮之出征,始造木牛流马以运饷,盖巴蜀道阻,便于登陟故耳。”
然而,“木牛流马”具体是个什么样子呢?裴松之注《三国志》时引过一大段“作木牛流马法”,收录于当时的《诸葛亮集》之中。后来《三国演义》在此基础上“踵其事而增华,变其本而加厉”,把这种运输工具夸得玄之又玄、神乎其神:木牛流马皆不饮食,可以昼夜自动转运不绝,搬运粮米甚为便利。倒是宋人有疑古精神,总将“木牛流马”与现实里的寻常物件相挂钩。或云:“蜀中有小车,独推,载八石,前如牛头;又有大车,用四人推,载十石,盖木牛流马也。”或云:“木牛即今小车之有前辕者,流马即今独推者是,而民间谓之江州车子。”这种独推车,川西一带普遍叫做“鸡公车”,亦可唤作“二把手”。
不过问题来了,《诸葛亮集》所录“作木牛流马法”相当繁复,与独轮车的形制绝不相类,而独轮车汉时即已大量出现,不会晚到三国之际才被发明出来,成都羊子山二号汉墓出土过一块“骈车画像砖”,其右下角即有人推独轮小车之形象。史上名副其实的“木牛流马”究竟如何奇妙,它与“鸡公车”到底有无瓜葛,恐怕一时半会儿是难以厘清的。
资料来源:今晚报
转载时间:2019年11月29日
转载网址:http://epaper.jw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