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sanguo@126.com 010-6543-6703
关羽的败亡与《隆中对》的天生缺陷

关羽的败亡与《隆中对》的天生缺陷
 

三国故事里,关羽败走麦城是非常令人叹息的一段历史。

关羽从刘备起兵讨伐黄巾军的时候就一直是刘备的忠实战友,跟随刘备数十年南征北战,最终成长为一代名将,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后世被封为“武圣”。

但在麦城,关羽终结了他辉煌的一生。

关羽走麦城的故事,和他此前在襄樊地区与曹操交战关系密切,但擒杀关羽的却是孙权集团,这中间的故事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复杂。

在公元207年,刘备终于有了一个能为他规划战略的军师——诸葛亮,诸葛亮提出了隆中对,指出刘备应该占据荆州、益州,发展实力,等待时机,准备从汉中和荆襄地区两路讨伐曹魏集团。

自从有了诸葛亮之后,刘备集团终于找到了发展的路线,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打乱撞了,但隆中对也埋下了关羽覆灭,蜀汉羸弱的隐患。

隆中对里,诸葛亮说:“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意思就是“你现在打不过曹操,所以先占住荆州,然后拿下益州,安抚蛮夷,结盟孙权,等天下有变,再从荆州和汉中两路出兵,这样就能达成目标(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千百年来,隆中对都是被人看作诸葛亮的最大功绩之一的,但我们回头看这份战略规划,就能发现,诸葛亮很清晰的指出了刘备当时唯一可行的发展路线,但并没有将全部风险考虑在其中。

当然,诸葛亮当时并不是刘备军中的一员,因此风险考虑不完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战略执行者的刘备也没有考虑风险性,就最终导致了隆中对只执行了一半,帮助刘备集团拿到了益州,有了根据地,而另一半(保有荆州,静待天时)则彻底失败。

而这其中的风险,则来自于两个方面,一则是孙权集团的战略利益,二则是关羽的心态。

孙权集团也有其战略规划,这个规划就是鲁肃为孙权所做的“榻上对”。

榻上对的大概意思很明确,就是曹操实力强大,所以不能硬碰硬(和隆中对同样道理),所以孙权集团应该稳守江东地区,同时趁着曹操在北方腾不出手来,拿下荆州,占据长江天险,稳守以待天下有变,同时孙权应该称帝,和北方的曹魏集团名正言顺的展开抗争。

榻上对是鲁肃给孙权做的战略规划,周瑜也曾经给孙权做过战略规划,鲁肃的规划是守,周瑜的规划则是攻,在周瑜的规划中,孙权不仅应该拿下荆州,还要拿下益州,全据长江防线,扩充实力,然后和曹操在淮泗、荆襄地区展开争夺,而北方则在拿下益州的刘璋和张鲁之后,连结马超,让马超打头阵。

应该说,周瑜和鲁肃的战略规划确实是可行的战略,也是孙权统一天下唯一的机会,但这样的战略不可避免的和诸葛亮的隆中对产生了冲突。

在隆中对与周鲁战略规划之中,都存在一个关键的点,就是荆州。

谁能控制荆州,谁就能拿下益州的刘璋和张鲁,这两大“肉鸡”就是刘备和孙权两大集团扩充实力的关键“补药”。

同时,对于孙权集团来说,荆州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防守上的两大核心之一,当时的长江防线,北方要想进攻南方,只有两个地点可以突破,一是荆襄地区,具体说是襄阳到江陵(今荆州市)一带;二是合肥、濡须口一带。

合肥地区曹操布防多年,坚不可摧,还有张辽、李典、乐进这样的猛将把守(张八百的名号就在217年因为击败了孙权而得来),而孙权集团则在濡须口布置重兵防备曹魏军队;荆襄一带有曹仁这位曹魏集团第一大将坐镇,对于孙权集团来说是巨大的威胁,一旦曹魏能够坐稳襄阳到荆州一带,则很有可能顺流而下,到时候濡须口的防守将形同虚设。

与此同时,即便是荆州掌握在刘备集团手里,孙权也不能安心,刘备手下第一大将关羽坐镇荆州第一坚城江陵,如果再拿下襄樊地区,那同样有可能顺流而下直捣孙权的大本营建康(今南京),更何况,刘备集团一直以来的目的都是光复汉室,统一天下。

因此,在荆州地区的归属权上,孙权集团和刘备集团就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甚至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对于刘备集团来说,荆州是统一天下必不可少的拼图,而对于孙权集团来说,荆州是事关生死的战略要地。

因此在219年,当关羽在襄樊地区和曹仁展开大战的时候,孙权集团就意识到,机会终于来了。

刘备集团关于隆中对的第二个战略风险就是关羽的心态。

关羽是刘备手下第一大将,刘备早期不分兵则以,分兵则必是关羽统军,关羽也因此成长为三国早期非常令人畏惧的将军之一。

但关羽此人的心态上有些问题,过份骄傲,经常是不给别人留面子,不管是面对同事还是面对盟友都是如此。孙权曾经派人向关羽求亲,想让关羽把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结果关羽不仅不同意,甚至口出狂言表示:“虎女焉能嫁犬子?”这就直接表达了对于盟友的不尊重。

同时,在关羽俘虏曹魏于禁的三万降兵之后,因为粮食短缺,也未经孙权方面同意,直接抢夺了孙权的湘关(在湘江的东岸,是孙权界内)粮仓。

这两次事件对于孙权集团来说,都是非常清晰的信号,表明刘备集团对于孙权集团的态度就只是一个可资利用的角色。

既然如此,孙权集团对于刘备集团的担心就更加严重了,因为在孙权集团看来,刘备集团对于孙权一方的不尊重,表明了自身处在危险之中,一旦刘备集团在与曹魏方面的争夺中缺乏后劲,那么他们最可能的行动就是吞并相比曹魏更加弱小的孙权势力,达到扩充实力的目的。

而后来事态的发展也正印证了孙权集团的担心。

在关羽被杀,孙权集团占据荆州之后,刘备不顾一切的发动了夷陵之战。如果说夷陵之战的目的只是为关羽报仇,那未免太过小看刘备了,为关羽报仇只是刘备打出的旗号,他的真正目的则是夺回荆州,在损失了荆州地区关羽部队的几万兵力之后,补充实力,甚至有可能的话,还会顺江东下,直接攻击孙权的根据地建康,达到并吞江东地区的目的。

幸运的是,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从此彻底断绝了刘备集团并吞荆州甚至江东地区的妄想。

说回荆州地区,荆州在谁手里,对于孙权集团来说,是一个事关生死的问题。因此在关羽攻击曹仁后继乏力的时候,孙权集团看准了机会,在吕蒙和陆逊的联手合作之下,从背后给了关羽致命的一击,轻而易举的攻下了江陵和公安(今湖北公安县),又用攻心计,让关羽的部队丧失了士气,导致关羽败走麦城,最终被潘璋、马忠擒杀。而导致江陵和公安轻易失手的原因,则是关羽在对待同僚的态度上过于狂妄,导致坐镇江陵的是南郡太守糜芳和坐镇公安的将军士仁根本没有做任何抵抗,直接开城投降,令关羽失去了根据地,被迫从襄樊撤回,因此走上了覆亡的道路。

在关羽败走麦城被擒杀之后,刘备倾尽蜀地兵力,想要夺回荆州,但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一举击破,从此三国局势才真正稳定下来,面对实力强大的曹魏,蜀汉在刘备病亡之后不得已选择了和孙吴继续联盟,而失去了荆州地区的蜀汉,则彻底断绝了一统天下的可能性。

至于孙吴,在拿下荆州之后,坐稳了长江防线,也有了抵御曹魏南下以及蜀汉东进的实力。

只是在此之后,荆州地区成为死结,三方势力胶着之下的荆州,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因此此后数十年,魏蜀之间的征伐,只在西北展开,而魏吴之间的战争,也只在淮泗地区进行。

这个死结直到钟会和邓艾灭亡了蜀汉,占据了长江上游地带之后才算是打开。

可以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隆中对给了刘备发展的空间,而关羽的败亡则彻底锁死了这个空间。

但对于孙吴势力来说,关羽的败亡则是他们的巨大胜利,他们就此获得了稳固的生存空间,并最终成为魏蜀吴三国中最晚灭亡的政权。​​​​

    资料来源:新浪微博
    转载时间:2019年11月18日

    转载网址:https://www.weibo.com/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