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究竟懂不懂《三国志》?
“《三国》热”余波未止,越演越烈的热潮却与严肃的考证渐行渐远。日本历史小说大家陈舜臣的《秘本三国志》日前在国内出版,持续引发了一场争议。
日本人解读中国古典名著《三国志》,刘关张全成了配角,吕奉先备受偏爱,《隆中对》干脆取消……对于这样一部书,有人拍砖有人力挺。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一些书界编辑、读者和专家,试图一解《秘本三国志》诸多争议背后的根源。
拍砖派:
陈舜臣不懂中国人
你要说这部作品不严肃,作者肯定不同意。陈舜臣是日本史学界的一面旗帜,治史多年,作品高产。为了写这部《秘本三国志》,他几乎翻遍了中日韩三国的秘藏历史档案,也数次考察三国遗迹。执笔之前,陈舜臣就用了一个月时间去中国旅行,在连载本书的过程之中又各花了一个月去过两次。
然而,这本书的简体中文版在中国出版一个多月,已经引发了巨大争议,很多网友直指陈舜臣不懂中国人。究竟一个日本史学家是如何解读这段历史的呢?
“你能想象,一本关于三国故事的小说,写了四分之一,‘桃园三结义’才姗姗来迟,而且是刘关张偷偷摸摸地说胡话而已?写了一半篇幅,诸葛亮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隆中对》也没有了?”长江文艺出版社编辑陈智富的阅读感受,代表了大多数“拍砖者”的心态。
在陈舜臣笔下,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等都是配角,五米道、少容、陈潜才是绝对的主角。五米道教简直就是三国时期的FBI,其信徒与分支机构四通八达,密布于全国各地,收集各类时局、战况、人才等情报。而五米道教母“少容”欲成为天下百姓的精神教主,拯救黎民于苦海;她几乎能够三言两语间,就左右董卓、曹操、孙坚等天下霸主的思想意志与决策。
熟悉三国历史的读者,对这本书最难以忍受的是作者擅自加入的原创内容。网友cebros夸张地表示:“看到这本书中曹操与刘备的密谋,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密约等等臆想的情节,真的要忍不住哭泣了!”连出版过《水煮三国》、《管理三国志》等畅销书的作家成君忆也认为,“日本人不懂真正的三国故事,也不理解中国人的思想与情感。”
力挺派:
既不尊曹,亦不捧刘
很少有一本书在读者中产生如此极端相反的观感,《秘本三国志》也拥有不少拥趸。
对于这本书将历史人物全部变成配角的写法,有网友分析说,“陈舜臣先生的写作初衷是以弱势群体的视角,假借五米道之名,参透东汉末年弱肉强食的乱世中百姓的生存、处世之道。”
而陈舜臣以推理小说《枯草之根》入文学之道,他的《秘本三国志》也充满了推理。“陈舜臣是用侦探思维来重新组合历史的。坦率说,我并不喜欢这种方法,但我相当佩服这种勇气。这是多数中国小说家没有的勇气,也是不少中国读者绝不会宽容的写法。”网友唐山表示。
更多读者将焦点集中于这本书的历史观,认为陈舜臣既不尊曹,亦不捧刘,是用日本人的视角全新解读三国历史。该书责编梁毅就认为,“从《三国志》,到《资治通鉴》、《后汉书》,再到《三国演义》,这些著作要么‘尊刘贬曹’,要么‘尊曹贬刘’,或为政治环境所囿,或为史家见识所缚,似乎都没能做到真正的客观和理性。”
正如陈舜臣在后记中所述“我依照自己的方法来理解这些相同的基本史料,并且按照自己的方法去解释、推理,最终创作出了这部《三国志》。”不少读者支持陈舜臣,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解读前人的权利”,网友月蚀就表示,连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在背叛真实,绝不能因《三国演义》成了名著,后人就彻底失去了话语权。
理智派:
国人不可随便拜码头
纷纷纭纭的争论背后,也有学者站出来理智地分析。旅日学者李长声指出,陈舜臣其实是日本持续多年的“三国热”的一个缩影。
“对于中国历史,大概日本人最熟知的就是三国时代吧。《三国志通俗演义》在日本翻译出版已300余年了。”他介绍说,日本学生中就有不少是因为熟读三国,才选修中文课的。但是,一般日本人说到“三国志”,并不是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更不是陈寿的《三国志》,而是指吉川英治的小说《三国志》10卷、陈舜臣的6卷《秘本三国志》等等。
这些关于三国的历史小说,完全重塑了中国人所熟悉的《三国演义》。比如中国人喜欢张飞,而日本人喜欢孔明。几乎所有日本制“三国志”都是到“星落秋风五丈原”便戛然而止,鲁迅笔下“近于妖”的孔明更符合日本人避免明确性、有点喜欢神秘气氛的特质。李长声告诉记者,曾有过调查,诸葛亮是中学生心目中的第九位英雄人物,“多少年来,诸葛亮的事迹对日本人的忠孝观念、道德涵养有极大影响”。
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家立间祥介曾讲过一则笑话:他翻译了《三国志演义》,却有日本读者来信斥责他不忠实于原典,因为跟吉川英治的《三国志》完全不一样。
中日文化背景完全不同,以陈舜臣为代表的“舶来”《三国》因此产生了巨大争议。陈智富表示,即使是日本的史学大家,来到中国也不可一味热捧,“国人应有这份自信,切不可随随便便拜码头”。
资料来源:腾讯网
转载时间:2019年10月31日
转载网址:https://financ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