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gsanguo@126.com 010-6543-6703
强力开发平顶山诸葛遗墟等中原三国名胜旅游资源

强力开发平顶山诸葛遗墟等中原三国名胜旅游资源

平顶山市卫东区诸葛亮文化研究会 潘民中
 

   原题目:以南阳卧龙岗诸葛武侯祠为龙头,强力开发平顶山诸葛遗墟等中原三国名胜古迹旅游资源

  三国时代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时代,是一个文韬武略的智慧时代,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传奇时代,是一个风格独异有着迷人吸引力的精彩时代。一部以这个时代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素材创作出的古典长篇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不仅受到国内一代又一代人的垂青,而且在海外也享有很高的声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劳动时间大幅度缩短,余暇时间明显增多,加上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便利,不仅国内旅游业越来越繁荣,而且国际间的旅游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局面。人们已不再满足于从史书和文学作品上了解三国时代,而要追寻三国人物活动的踪迹,考察三国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从中获得启迪,陶冶情操,增长才智。三国名胜古迹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1986年,国家旅游局规划,到2000年建成十五条旅游线,其中之一就是三国旅游线。目前进入新世纪已经20年了,但开辟出来的三国旅游线仅限于长江沿岸景观,严格地说这只能算是一条残缺不全的三国旅游线,而非完整意义上的三国旅游线。众所周知,蜀、吴的开创者,立国之前主要活动在中原,况且三国中版图最广、经济最发达、实力最雄厚、人才最多的曹魏政权的中心在河南,河南有着众多的三国名胜古迹。
 

  一

  南阳,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位于南北、东西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在三国时代,是政治家、军事家进退争夺的焦点,所留下的古迹在整个三国名胜占有突出位置。

  诸葛武侯祠,位于南阳市区西部卧龙岗上。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建安十三年(208)以前曾躬耕于此。晋代开始建祠纪念,唐宋时代规模已十分宏大,元明时代曾被朝廷钦定为祭祀诸葛亮之所,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祠由山门、大殿、清风楼、草庐、三顾堂、关张殿、石牌坊等主体建筑构成。祠外有半月台、老龙洞、野云庵、小虹亭、抱膝石、躬耕亭、古柏桥、梁甫岩、诸葛井等景观相映衬。祠内保存有历代名人墨客诗词楹联碑刻甚多,其中岳飞书写的前后《出师表》,书法洒脱俊逸,气势宏伟。该祠文物丰富,保护良好,有非同寻常的游览观赏价值。

  医圣张仲景祠,位于南阳市区东部温凉河畔。张仲景是三国初建安年间(196——220)的大医学家,医术精湛,著作丰富。他的《伤寒论》是祖国医学宝库里理法方药俱备的第一部典籍。医圣祠建于明,盛于清,1996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由山门、子母阙、中殿、两庑、大殿等主体建筑构成。祠内分布着医圣井、医圣桥、素问亭、内经棱、百寿亭、医圣故里碑、东汉长沙太守医圣张仲景墓、碑等古迹。经修葺一新的山门,造型古朴,巍峨壮观。祠内两庑壁上嵌有百位医学名人生平事迹石刻,供游人瞻仰凭吊。

  新野刘备驻兵遗迹。新野古时为兵家必争之地,前人称之为“国内之咽喉,中州之屏障”;“一望平原,虽无天险要塞之固;六冲孔道,实据地中要害之防”。建安五年(200),刘备离开袁绍,经汝南南投荆州刘表,“表自郊迎,以上宾礼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刘备在驻屯新野期间,经颍川徐庶推介,三顾“躬耕南阳”的诸葛亮。诸葛亮与刘备畅论天下大势,指出他应该努力的方向,成为传诵千载的“草庐对”。在新野城内,保存下来的刘备驻兵遗迹有三处:一是“蜀汉昭烈帝议事台”,位于政府街县委南院。今存台为清末重修,六面八角重檐小楼,北门横石为额,上刻“汉议事台”四字,是刘备屯驻新野与徐庶、诸葛亮议事的地方。二是“汉城遗址”。刘备屯兵新野,在故城北另筑土城做兵营,周围二里许,后人称之为“汉城”。三是“昭烈太子阁”。在城内大仓院,系太子刘禅降生的地方,后人建阁纪念。

  方城博望刘备用兵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载,刘备屯新野,“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阴御之。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博望。久之,先主设伏兵,一旦自烧屯伪遁,惇等追之,为伏兵所破。”《魏书·李典传》载:“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太祖遣典从夏侯惇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率诸军追击之,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狭窄,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不听,与于禁追之,典留守。惇等果入贼伏里,战不利,典往救,备望见救至,乃散退。”《蜀书·赵云传》注引《云别传》曰:“云与夏侯惇战于博望,生获夏侯兰。”罗贯中依据这些“叶——博望之战”的史料,在《三国演义》中创作出“博望坡军师初用兵”一节生动文字。在今方城县博望镇外有一棵千年柘刺树,相传为“火烧博望”时幸存下来的,有一定观赏价值,前往参观的人络绎不绝。
 

  二

  平顶山市所辖区域在三国时代北接洛阳,东临许都,南通荆州,控扼荆洛、宛陈两大古道,地理位置优越。三国英杰在这里进行了频繁的政治、军事活动,留下了永不磨灭的遗迹。

  平顶山诸葛遗墟。在平顶山市中心,原有一座村落,名诸葛庙街。村以庙名,在村西旷野上雄踞着一所诸葛武侯祠,上世纪四十年代曾置武侯镇于该村。这座武侯祠系因诸葛遗墟而建。清《叶县志》载:“诸葛坟墟在县北平顶山下,有隋开皇二年(582)断石幢云:‘此地有诸葛之旧坟墟。’隋去三国未远,言必有据。今山下稍西有诸葛庙,后有金鸡冢,疑即武侯父祖葬处。盖武侯本琅邪人,避地而西,或自其前世已寓于叶,居南阳则自武侯始。”今诸葛武侯祠遗址内尚存明南京太常寺卿牛凤《改正诸葛武侯祠记》石碑一通,对该遗墟的来龙去脉考证甚详。

  鲁山孙坚屯兵遗迹。汉魏鲁阳城位于今鲁山县城西13公里昭平台水库中的邱公城遗址上。汉魏之际牧守混战过程中,这里是一处战略要地。董卓乱起,后将军袁术从都城洛阳出奔,盘踞这里。长沙太守孙坚北上讨卓,帮助袁术控制整个南阳郡。《吴书·孙坚传》载:“术表坚行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遂治兵于鲁阳城。”孙袁联军以鲁阳为基地进兵洛阳,大败卓军。“坚乃前入至雒,修诸陵,平塞卓所发掘。讫,引军还,住鲁阳。”后来孙坚的儿子孙策、孙权建立吴国,成一鼎足,实基于乃父的战卓之功。所以鲁阳无疑应该看做孙吴的发迹之地。昭平台水库山峡平湖,碧波荡漾,风景秀丽,登舟览古,惬意之极!

  汝州阳人孙坚斩华雄处。《三国演义》中有“关羽温酒斩华雄”一节。这是罗贯中对原史料移花接木艺术加工的结果。事实上斩华雄的是孙坚。地点也不在泥水关,而在阳人。《吴书·孙坚传》载:“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等。”阳人是一座古城邑,位于今汝州市西南杨楼乡古城遗址上。唐代诗人吕温过阳人有诗称“忠驱义感即风雷,谁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诛董卓,长沙子弟最先来。”

  郏县摩陂曹魏军事基地遗址。摩陂位于今郏县东南王集、长桥、堂街之间。汉魏时代这里是一处纵横十数里的大湖泊,周围土地肥沃,水利条件优越。建安元年(196)曹操大兴屯田,设襄城典农中郎将,摩陂得到开发,成为一处重要的军事屯田区。建安十年(205)曹操据有邺城后,把摩陂建成一处许都外围的军事基地,用以监控许都的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出兵襄樊,北向宛许。曹操在摩陂建立行营,指挥徐晃千里跃进,反击关羽。襄樊战役胜利后,曹操在摩陂行营发布《劳徐晃令》,徐晃振旅还摩陂。曹操迎晃七里,置酒大会,为之庆功。曹丕代汉,摩陂成为首都洛阳南面的军事屏障。魏明帝时常行幸摩陂,《魏书·明帝纪》载:“青龙元年春正月甲申,青龙见郏之摩陂井中。二月丁酉,幸摩陂观龙,于是改年;改摩陂为龙陂,赐男子爵人二级,瘝寡孤独无出今年租赋。”
 

  三

  洛阳是曹魏故都。从公元220年至265年,近半个世纪间,曹魏的五位皇帝相继在这里执政,保持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政治局面。公元263年,曹魏灭蜀的战略决策是在这里制定的,包括公元280年结束三国时代的灭吴大计也是在这里运筹的。洛阳有许多三国名胜古迹可供人们游观。

  魏都故城。在今洛阳市东12公里处。故城东起寺里碑,西到白马寺;南自大郭村,北至邙山。洛河穿城而过。登高鸟瞰,城墙逶迤相连,故城轮廓尽收眼底。东汉末年董卓之乱,汉都洛阳遭到毁灭性破坏。公元220年,曹丕代汉而立,建立魏朝,定都洛阳,在汉都洛阳旧基上重建宫殿,名洛阳宫。魏明帝时大兴土木,进一步营建宫观楼台,其规模和豪华程度居于三国都城之首。魏都洛阳共有十二座城门,宫城位于都城中央。城西北曹丕建有百尺楼,城北的芳林园中有九台,太学设于开阳门外,立有二十八方石经,因刻于正始年间,所以叫《正始石经》。

  关林。在洛阳市南7公里,是关羽首级葬处。关林北临洛水,南望伊阙,风景宜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关羽与曹军战于樊城,孙权乘机袭击其后。关羽腹背受敌,败走麦城,被孙权杀害。次年春正月,孙权送关羽首级给驻跸洛阳的曹操,曹操遣人葬之于此。关公墓冢高大,状若山丘。冢周有参天翠柏,蔚然成林。冢前有清人所立“汉寿亭侯关云长之墓”墓碑一通。墓前的关帝庙系明代建筑,由山门、大殿、戏楼构成一个整体。山门西侧的石坊、殿前的石栏、华表,雕工精细,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

  洛川曹植会洛神处。洛川指流经洛阳的一段洛河。魏文帝曹丕的弟弟曹植在《洛神赋》中称:“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此赋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她铺叙了一个完整故事,描绘迷幻的梦境,极力刻画与洛水之神经历了一段悲欢离合,生动地塑造出洛神纯真美丽而又热情奔放的少女形象。今人游洛水,诵《洛神赋》,梦安妃倩影,将会受到美的熏陶和洗礼。

  郑州市中牟县官渡古战场。官渡古战场在三国名胜古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官渡古战场位于中牟县城东北3公里管渡桥村。三国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一的曹操、袁绍官渡之战即发生在这里。官渡之战是哦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此役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中牟县志》载:“林柜坡,在中牟北十里。曹操驻兵官渡,引河水于地中,覆之以土,灌袁绍军处。”距官渡3公里有一村庄名草场,因当年曹操在此存放粮草而得名。距官渡10公里的霍庄村西有一土岗,名袁绍岗,传是袁绍屯兵处。
 

  四

  许昌在建安年间(196——220)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都城,是当时北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曹魏政权的摇篮和发祥地。聚集在曹操周围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在这里筹划出一幕幕雄壮的历史画卷。曹魏政权诞生以后,这里是魏国的五都之一,在首都洛阳的四个陪都中许昌居于首位,对江东的无数次重大军事行动都以这里为大本营。许昌周围汉魏历史文化遗迹丰富,以至有“闻听三国事,每欲到许昌”的说法。

  许都故城遗址。许都故城遗址位于许昌县张潘乡古城村,面积150万平方米,文化堆积层1——3米。现存地面文物有汉献帝祭天之坛——毓秀台、汉献帝衣冠冢“愍帝陵”、汉献帝潘张二妃墓和五才女墓,以及张公祠。在遗址地下埋藏着极为丰富的汉魏文物,出土有汉砖、汉瓦、宫廷四婶柱础、龙凤定桂、铭文瓦当等,以及大量具有建安文化特征的铜器、铁器、陶器、瓷器、玉器、兵器、汉代货币和魏五铢钱。这些都是研究探讨建安、曹魏时代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的重要实物资料。

  许昌宫遗址。许昌宫遗址位于许昌市区内,原为曹操丞相府,是曹氏祖孙长期居住过的地方。宫中殿阁巍峨,布局严整,雄伟壮观。主体建筑有景福殿、承光殿、安昌殿、延体殿、清安殿、永宁殿、临圃殿等。景福殿经历代修葺,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才毁于战火。许昌宫建筑虽毁,但遗址尚存,且有魏卞兰《许昌宫赋》、韦诞《景福殿赋》等详细的文字资料留存,是凭吊、纪念曹氏父子的最好去处。

  繁城曹丕受禅台。曹丕受禅台位于许昌市南17公里繁城镇,是建安二十五年(220)曹丕为举行接受汉献帝禅让帝位大典所筑灵坛。曹丕在这里受禅即位,改国号大魏。现在受禅台还屹立在繁城镇南。台后有魏文帝庙,庙内有《受禅碑》和《公卿将军上尊号奏碑》。二碑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文语言通达,词藻华美,结构严谨,书法雄健,遒劲多骨,气势雄浑,记录了汉魏交替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据记载,二碑为东汉御史大夫安陵亭侯钟繇书丹,字体属汉隶,上承秦篆规则,下启魏晋南北朝隋唐楷书风范,被誉为“文、书、刻”三绝,故称“三绝碑”,其拓片被历代书法家视为珍品。

  关羽春秋楼。春秋楼在许昌市魏都区关帝庙内,现存清代建筑大殿、关公行祠等。楼上楼下均有回廊,建筑宏伟,金碧辉煌。据传,建安五年(200)曹操东征,俘虏关羽,拜关羽为偏将军,封汉寿亭侯,以厚礼相待,在许都附近赐宅一区。春秋楼就是关羽在宅第内居住期间秉烛夜读《春秋》的地方。

  关羽辞曹霸陵桥。霸陵桥在许昌市魏都区西4公里清泥河上。相传关羽被曹操所获,虽受到加官封爵的厚遇,但始终不忘旧主,寻机往谷城找刘备。曹操追羽至此,赠以锦袍、珍物。关羽恐有诈,立马以刀挑之而去,故称“关公挑袍处”。霸陵桥两岸杨柳成行,风景秀丽。桥旁有关帝庙一座,现存山门、厢房十数间,明清碑刻数通。

  华佗墓。华佗墓位于许昌市北15公里苏桥镇石寨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椭圆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1752)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 《三国志·魏书·华佗传》载:“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华佗被曹操杀害后葬此。

  河南境内的三国名胜古迹有分布相对集中、景点密度大、种类齐全、旅游价值高、易于开发等优点。应当以南阳卧龙岗诸葛武侯祠为龙头,以平顶山诸葛遗墟、摩陂遗址,洛阳关林、魏都故城,郑州中牟官渡古战场,许昌许都遗址、许昌宫遗址、关羽春秋楼为骨干,统一规划,分片管理。该修复的修复,该整理的整理,从而开辟出河南境内的三国旅游线。南与湖北境内的长江沿岸三国旅游线相衔接,北与沿黄河旅游线连贯,吸引国内外游客观光,使河南的三国名胜古迹宝贵资源得以开发,为河南经济振兴和发展服务。
 

  作者简介:

  潘民中,河南鲁山人,历史学教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会员、河南省史学会理事、平顶山市卫东区诸葛亮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发表三国史研究论文三十多篇,出版专著《三国史鉴》一部。
 

    资料来源:潘民中提供     转载时间:2021年06月07     转载网址:http://www.zgllv.com
相关链接(日)
  • 三国志学会
  • 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 第三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国际论坛

          --《三国演义》研究与三国文化旅游(诸葛亮)

    2019年03月30日

  • 第二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研讨会

    2018年04月01日

  • 第一届中日旅游交流与合作发展研讨会

    2017年04月03日